男频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大唐之最强皇子 > 第132章 岭南大军入京!惊现天生的武者!

第132章 岭南大军入京!惊现天生的武者!(2 / 2)

其中,不乏有身高九尺,雄壮、魁梧的大汉,格外夺人眼球!

李恪每天大鱼大肉地供着这一支精兵悍将,能不魁梧么!

不多时。

行进中的队伍中央,便出现一名身负金黄色铠甲,肩披红色斗篷,手持方天画戟,面戴金色面罩的少年...

没错!

如此骚包之人,便是少年得志的薛仁贵!

在岭南没日没夜地辛苦磨炼了那么长一段时间,好不容易有抛投露面的机会.....

在薛仁贵看来,不好好地显摆、显摆,对得起自己皇帝钦赐的戍边镖旗大将军的身份么!

李世民率领着文武百官,在颇具历史意义的玄武门,接见远道而来的薛仁贵,及其麾下的三千名将士。

一套官方的流程、官方的寒暄、官方的必胜宣言过后,三千名广州军区的将士,便雄赳赳气昂昂地暂时入驻长安边郊。

休整五日之后,他们便要启程、赶赴庭州,征伐吐蕃五万大军!

迎接庆典过后,薛仁贵让副将韩德林负责将士们的驻扎工作,自己则马不停蹄地跟着贤王府邸的下人,气势汹汹地来到李恪的面前。

“殿下!”

一见面,薛仁贵便翻身下马,怒火中烧道:“为何朝廷的那些官员,看我们的样子,就好像看到一群尸体一般!”

“难道!我等堂堂岭南狼兵,在他们的眼中,竟形如行尸走肉一般不堪!”

“莫非真的以为,三千狼兵无法打得过吐蕃那羌族,一群尚未开化的蛮人而已,有什么好怕的!”

“与殿下的智慧比起来,他们也就是一群数量庞大的蝼蚁!”

李恪:“......”

本来。

李恪认为自己当时在文武百官的面前,跟李世民说的那些话,已经够猖狂的了。

然而...跟薛仁贵比起来,自己似乎再狂妄,也不过如此!

李恪笑道:“你就当他们妒忌就好了。”

“别忘了正事!本王在信上嘱咐之物,可都带来了?”

薛仁贵这才记起作揖,道:“回禀殿下,已经全部带来,并且妥善保管了!”

“我等也遵照殿下事先的吩咐,成功训练出三百名能够灵活运用这类武器的工兵!”

李恪点点头,“做得好!不过,你千万要记得,这类武器目前绝对要保密!“

”千万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它的存在!要是有人事先知道这类武器的存在,尔等必须军法处置!”

薛仁贵一脸严肃道:“末将遵旨!”

李恪道:“好了。你先说说,本王不在的这段时间,岭南的情况如何?”

“回禀殿下!”

薛仁贵继续恭敬道:“岭南道在广州的带动下,岭南道的百姓均衣食无忧,海贸繁荣。“

”夜市的开放,也极大的丰富了百姓们的生活,同时促进了消费。”

说着,薛仁贵又将杨三喜写好的奏报,呈上。

李恪接过来,一看,不错...亏得很彻底!

岭南的商业经济,确实做的很好、很赚钱。

炸蝗虫、烧鸭、烧鹅等美食的诱惑是。

酒楼、酒馆、青楼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,税收收入颇丰。

销售到其他地方的提成,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。

然而...

收入远远大于支出!

小麦、水稻和土豆的丰产,的确足够了百姓们的吃食,但不卖钱呀...

贤王殿下李恪,充分发挥了一心为民的大无畏精神,将收上来的粮食,全部用来救济灾区。

而且...运费还是自己出!

工业区的钢铁厂、水泥厂和砖头厂,安南州的玻璃厂的运行,工人的薪酬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。

更何况,神秘武器的研制和实验,消耗的不仅仅是铜钱,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命.....

现在...

有钱没地方花的皇族败家子,又要斥巨资,将重金打造军队派到边疆的战场上!

期间,钱粮、水源、马匹、装备、薪酬等等这些本来朝廷出的钱...贤王殿下又全揽了!

别问为什么!

有钱!

就是如此任性!

而且还能得到大量的民生值,这钱花得爽呀!

在账目的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,杨三喜还特意感谢了贤王殿下送来的几百万贯铜钱。

虽然,杨三喜不知道这些钱哪里来的,但至少能维持李恪目前的挥霍.....

李恪与薛仁贵聊完了公事,便让他留下,一块吃晚饭。

席间,李恪向薛仁贵引荐了程处弼和秦怀道。

薛仁贵得知二人是勋贵之后,倒也不感新奇。

毕竟,能跟李恪攀上关系的长安公子哥们,非富即贵!

反倒是程处弼呆若木鸡的眼神,神神叨叨的气质,深深地吸引了薛仁贵的注意!

薛仁贵盯着程处弼看了好一会,竟一脸惊愕地说道:“殿下!这人恐怕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呀!”

“记得家师曾跟我说过。凡是能在某个领域有大成就的人,看上去都是大智若愚!”

“能够在武艺修为上,集大成者,一般是四肢发达、思维单一,目光呆滞,专注于某一件事。“

”看上去傻里傻气,其实,体内无时无刻都在提升内力!”

李恪笑而不语。

他其实也早就看出,程处弼是块宝了。

就连去青楼、破了处子之身后,还能淡定地说出男女之欢不过尔尔,没有习武练剑好玩的人.....

肯定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呀!

最新小说: 寒门枭士 极品风流假太监 唐朝小官人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苏联英雄 大明武夫 执宰大明 杀破唐 决战朝鲜 养老计划从三国扩到诸天